18013113750

产品中心 成功案例 新闻动态 时事政策 视频展示 韩博科技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文章出处 : 韩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文章编辑 : 韩博环境科技 阅读量 : 1010 发表时间 : 2021-03-14

  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组分,分类管理处理厨余垃圾是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内容之一。厨余垃圾的污染特性与资源特性都很明显,在垃圾分类协同推进的同时,一大批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中,有的已经进入运营。厨余垃圾处理既要考虑无害化,也要考虑资源化。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厨余垃圾的污染特性得到抑制,资源特性得到放大。可以预见,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将是今后生活垃圾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对于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厨余垃圾的资源特性

  厨余垃圾主要来源于人们日常与“吃”相关的生产生活活动,其主要成分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木质素、微量元素等。厨余垃圾中的这些成分,与维持动物生命和植物生长的元素是同一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有益。在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中,有的早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日常循环之中,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体现出较好的资源性。

  厨余垃圾的这种资源性是客观存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给了人们无尽的想象。同时,人类经过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自身已经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性,必须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实行可持续发展。厨余垃圾与人类的生存相生相伴,数量巨大,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同时,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二、厨余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

  厨余垃圾是居民生活垃圾的一种,相对于一般生活垃圾而言,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它的普遍性可以理解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它的特殊性可以理解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的固体废物中的易腐有机物。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使得厨余垃圾处理方式源于一般生活垃圾处理,同时又有与一般生活垃圾不同的处理方式。

  1、填埋。填埋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也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处理方式。在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的条件下,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一起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由于厨余垃圾的可降解性,垃圾堆体能够在短期内达到稳定状态,有利于垃圾填埋场的恢复使用,且操作简单,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因而应用比较广泛。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升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以及对于厨余垃圾资源性的重视,特别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为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创造了条件。这样,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厨余垃圾的填埋率都呈下降的趋势。在有些国家,已经禁止厨余垃圾进行填埋处理了。

  2、焚烧。如同填埋处理一样,厨余垃圾的焚烧处理也是与垃圾的混合收运方式相一致的。在混收混运模式下,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一起进入焚烧厂是必然的,从收运主体到垃圾焚烧厂的运营主体,想把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都是异想天开的事。厨余垃圾在焚烧中也实现了减量,实现了无害化,实现了热值的回收利用,只是因为厨余垃圾的水分过高和热值偏低,降低了发电数量,从而降低了企业利润。

  3、堆肥。堆肥技术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事活动中创造的一种实用制肥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或野生植物作原料,采用掩埋的方法隔绝空气,使原料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腐烂,最终制成适应农田使用的肥料。到了近代,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人工控制成为可能,又发展起了好氧发酵堆肥技术。垃圾堆肥借鉴了农事活动中的堆肥技术,发展起垃圾堆肥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建设部曾立专项在全国一些城市进行了垃圾堆肥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当时也是在垃圾混合收运的条件下进行堆肥,因为技术装备水平低和产品没有出路,垃圾堆肥处理工艺无法大面积推广。

  4、粉碎直排。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很多家庭在厨房配置了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对厨余垃圾即时粉碎排入市政下水管网,随市政污水一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有人尝试引入国内,因为国情差异,推广效果并不好。随着垃圾分类的要求逐步提高,厨余垃圾粉碎直排有了一定的市场。这种方式严格意义上不是厨余垃圾处理方式,而是一种排放方式,与我国的国情不太适应。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加工度高,进入家庭厨房的都是经过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只产生少量的厨余垃圾。从厨余垃圾的产生量上衡量,我国居民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大大超过欧美家庭。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50万人口,在我国只是大县城的规模,在欧美国家则是大城市的规模。不说北京、上海这样千万级别人口的城市,就是百万级别人口的城市,如果推广厨余垃圾直排,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根本无法承受,城市污水管网也会出现严重阻塞,产生大量沼气,严重威胁城市安全。

  5、动物利用。我国农村家庭一直有利用厨余垃圾饲养动物的传统,比如养猪、狗、猫、鸡、鸭、鹅等。酒厂生产中产生的酒糟、粉条生产中产生的剩渣,曾经都是养猪的上好饲料。只是近二、三十年规模养殖的兴起,导致了家庭养殖的衰退。但用厨余垃圾饲养动物,在广大农村并没有完全绝迹。近年来,有不少地方用厨余垃圾饲养黑水蠓,成了厨余垃圾处理利用的一个亮点。说明动物利用是处理厨余垃圾的一条有效途径。

  6、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指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水和硫化氢等的消化技术。厌氧消化被广泛应用于污水、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处理。近年来,随着垃圾大分类的推进,城市餐饮垃圾实行单独收运处理,催生了一批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餐饮垃圾的项目。在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许多城市对厨余垃圾也采用厌氧消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厌氧消化可以使固体有机物变为溶解性有机物,再将蕴藏在废弃物中的能量转化为沼气,通过燃烧或者发电,实现能源回收,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三、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要路径

  我们粗略分析一下厨余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就会发现,粉碎直排是将厨余垃圾导入污水处理系统,由水处理系统处理固体废物,成本是高的,效果不好且没有进行资源化利用。填埋的无害化处理效果是好的,但其着眼点是无害化,同样没有做到资源化利用。从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来理解,途径主要有三条:

  1、肥料化。就是通过一定的工程方法将厨余垃圾处理成适宜作物生长需要的肥料。厨余垃圾中的各种成分非常丰富,从投放到处理的各环节控制有效,可以制作成优质的有机肥料。厨余垃圾的肥料化有好氧和厌氧两种方式。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固体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实现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和肥料化。现代堆肥一般都有空气输送系统,控制堆肥过程的氧含量和温度,大大增强了堆肥效果和缩短了堆肥周期。厌氧消化是有机质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菌将厨余垃圾分解消化,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同时可以收集能量。如果单纯地以肥料生产为目的,将厨余垃圾采取厌氧的方式进行处理,则周期太长,无法实现连续生产。所以,一般是制气兼顾制肥。

  2、能源化。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工艺,将厨余垃圾变为能源以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是垃圾焚烧,垃圾在高温下氧化释放出热量,通过发电、供热等方式转化为能源,同时对垃圾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排出。在垃圾混合收运方式下,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一起进入焚烧流程,在高温下完成能源转换和减容。由于厨余垃圾本身含水率高和热值低,必然拉低垃圾发电的中位数,其含有的有用物质没有充分地得到利用。厨余垃圾的能源化还有热解、厌氧消化等形式,同时伴有一些有机衍生物。如果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适宜的技术,配以科学的方式,这些衍生物也能转化为有用的物质。现在,也有的城市将厨余垃圾压榨脱水送垃圾焚烧厂焚烧,名之曰“协同处理”,除却了多余的水分,提高了热值,在厨余垃圾不能单独处理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3、饲料化。就是通过物理或生物的方法,将厨余垃圾加工成动物饲料用以饲养动物,实现厨余垃圾的利用。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下,每个家庭都非常注重废物利用,用厨余垃圾来喂养动物。就是在大集体时期,大多数家庭都饲养家禽,集体食堂的厨余垃圾,都被有关系的人拉走饲养家畜家禽了。真正用厨余垃圾加工成饲料,国内建成最早且持续运行时间较长的是上海卢湾区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由专门的运输车辆收运,经过预处理、破碎后进行高温烘干,再进行研磨装袋出售,主要销往上海周边,大多用于水产养殖。据说销路很好,只是因为“疯牛病”风波下马了。借鉴上海的经验,山东省即墨市,也曾经建立了一条利用厨余垃圾加工饲料的生产线,制成的物料香味浓郁,用20%的量掺入到粉碎的玉米中,养了1000只公鸡,成活率90%以上,成鸡宰杀后口感非常好。也是因为“疯牛病”而胎死腹中。

  有资料显示,饮食业有机垃圾中,水分约占79%,干质约占21%。在干质中,粗蛋白约占20%,脂肪约占28.8%。实验表明,粗脂肪消化率为88.26%,粗蛋白消化率为89.63%。其消化率与常规饲料相近,说明饮食业有机垃圾通过处理,有作为饲料原料的可行性。厨余垃圾与餐饮垃圾的成分差别不大,用于加工饲料肯定是可行的。有的地方利用餐厨垃圾养殖黑水蠓,也证明了厨余垃圾加工成饲料是可行的。

  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选择原则

  资源化利用是垃圾分类的重要目标。不进行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就没有意义。我国地大物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很突出。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其中涉及一系列比较复杂的事情,其中有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有技术水平的限制,有决策的科学性问题,也有社会环境的支持问题等等。因此,在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上,要认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做出科学的决策,以推动垃圾分类和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健康发展。

  厨余垃圾的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都是资源化利用的形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应与否之别。

  从技术路径上看,饲料化的路径最短,肥料化次之,能源化的路径最长。就技术难度而言,饲料化的难度较低,所需机械设备比较简单,时间周期很短,期间的物质形态没有质的变化,也就是资源化的利用率较高,衍生物少且对环境的影响小。与饲料化相比较,肥料化的设备要复杂一些,时间周期拉长,期间的物质形态有较大变化,一些物质通过微生物进行了转化,形成新的物质,也就是资源化的利用率有一定的降低,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小。能源化所需设施设备庞大,系统复杂,过程控制要求精细,安全问题突出,物质形态发生质的改变,资源化的利用率大大降低,衍生物多,存在二次污染隐患,对环境影响较大,衍生物的无害化处理要求高。

  从经济性上分析,有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饲料化的投资最少,肥料化次之,能源化的投资最大,而且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从产出上分析,目前只有能源化有市场准入条件,因而有比较确切的衡量标准。饲料化和肥料化在市场准入上存在严重限制,不具备进入市场条件,因而没有可比性。从理论上分析,饲料化和肥料化的投入产出比相对于能源化应该是高的。

  从管理的角度看,饲料化的投资少、设备相对简单,因而管理就相对简单。肥料化次之。能源化技术路径投资大,设备庞大,管理复杂。

  应从技术、经济、管理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选择的原则。

  统筹规则原则。要综合考虑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垃圾处理,制定比较科学的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进行合理布局。重点要考虑运距、环保、安全、产品利用、残渣去向、设施共享等因素,以求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地制宜原则。要考虑城市形态、规模、区域面积、形状等自然因素,也要考虑城市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财政承受能力,选择合理的工艺技术路线。比如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差别以及人口分布状况等等,建设适应性强、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设施。

  适度超前原则。要考虑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需求,适度超前,在处理能力上留有机动余地,在技术进步上留有空间。不盲目追求“高、大、上”,以免造成投资浪费和管理被动。

  与污染防治相结合原则。污染防治是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切不可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放松。要在污染防治的前提下,也就是在环境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冲撞环境安全红线的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设施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五、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制约因素

  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是垃圾分类的初衷之一。但就目前来看,由于种种原因,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步履蹒跚,既降低了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也制约了垃圾分类的顺利推进。

  技术因素。技术包括工艺和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工业的生产方式确立以来,生产的组织和管理都是围绕着技术装备和设施进行的。就厨余垃圾处理而言,技术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企业的形象、信誉,代表着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标志着社会在处理厨余垃圾上的装备水平。由于厨余垃圾成分的不一致性,对处理设施的适应性要求极高。厨余垃圾的产生特点是每天不断,要求处理设施不间断运行,对设施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厨余垃圾高污染的特性,对处理设施的材质要求、环保要求、时限要求、管理要求、安全要求极高。尽管进行了垃圾分类,厨余垃圾的含杂率达到了很低的程度,但处理起来仍然难度极大。厨余垃圾处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蕴藏着无尽的市场机会,吸引了数不清的企业涉足其中。现在,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号称自己拥有一流的处理技术,而且是独创的、最好的。客观地讲,在垃圾分类的推动下,我国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有的处理技术难以称得上完美,无论是饲料化、肥料化还是能源化技术,在效率、环保、安全、管理、系统性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已经建成的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就会发现真实情况与宣传效果之间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在整体上还处在探索阶段,无论哪条技术路径,对于我国厨余垃圾处理的需求都有很大的差距。厨余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经济因素。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需要一笔很大的支出。现在,厌氧消化处理设施吨处理能力建设的费用超过了焚烧,小型分布式好氧处理设施吨处理能力的建设费用在40万上下。运行费用的成本各地有一定的差异,大约在200元/吨上下。如果算上收集费用,厨余垃圾的处理费用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对于各级政府财政而言,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而且是一笔纯消费性支出。各级政府在管理社会运行和组织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有许多事务需要资金支撑,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现象。环卫横跨民生和环保两个领域。就民生而言,城市的交通、通信、供电、供水、排水、治安、安全、社会救济等等都处在优先的地位,在序列上绝对排在环卫之前,每一届政府和政府领导人都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这就是环卫资金不足的根本原因。就环保而言,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源头容易控制,经过前一时期的集中整治,从基本面上控制住了恶化的趋势,正在巩固成果。而固体废物污染的产生源头多且杂乱,分布广泛,成分复杂,治理难度最高,是环保攻坚的最大难题,也是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来填的“窟窿”。在中央和国家的强力推动之下,垃圾治理提到了新的高度,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才有了相对宽裕的资金。对各级政府而言,财政资金绝对不足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常态,必然影响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建成后的正常运营。

  法律因素。要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厨余垃圾处理后的产品必须进入市场和流通,而目前在利用厨余垃圾为原料的制成品,在进入市场上还有许多限制。比如,肥料生产许可证就将厨余垃圾的肥料产品挡在了市场之外。有一家很有实力的企业,用发酵过后的沼渣做成了肥料,各项化验指标均符合有机肥的标准。为了进行标准化生产,企业专门上了造粒设备,形成了相应的生产规模,产品的外观也很好。按照批准流程,他们找到了省农业厅。农业厅的人说,你这个东西以前没有先例,要到农业部审查。企业到了农业部,农业部的人说,肥料许可证的审批权限在省农业厅。就这样,反反复复,几上几下,企业花了不少钱,满怀的希望化为了泡影,只能按成本价300元/吨的价格给当地的园林部门用于绿化,还是当地政府部门出面协调,政府买单的结果。类似的情况,在全国恐怕不仅是这一家企业遇到。这不是农业部门的责任,而是法律的限制。肥料化遇到的问题,饲料化也是一样的。目前,只有在垃圾焚烧上有比较清晰的法律支撑。法律包括行政法规,各级政府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大有可为,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加大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在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法制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舆论环境。总体而言,在人们的认知上,对于垃圾分类是认可的、支持的。对于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在概念上也是支持的。但在具体生活中的行为,并不与认知一致。比如对于再生产品,大家总觉得质量不够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会选用。一些媒体,对于垃圾分类了解的不多,却时不时的发表一些有认知偏差的文章,再加上一些耸人听闻的逻辑推理,使人们对于垃圾资源化利用产生怀疑。在再生产品的使用上如此,在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上更是如此。使用餐饮垃圾养殖黑水蠓可以理解,养殖蚯蚓也能够认可,但利用餐厨垃圾养鸡、养猪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排斥。主要是黑水蠓、蚯蚓这类动物不能直接食用,而鸡、猪是直接食用的,在人们的心理上认为,用垃圾养出来的动物,必然带有垃圾的特性,必然有致病性和传染性。这种没有科学根据却很直观的逻辑推理,直接封死了厨余垃圾饲料化的路子。厨余垃圾的肥料化上遇到的情形与饲料化相似。我们有些企业,在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的实践上很慎重,工艺设计合理,结果也很成功,并且有相应资质单位的化验结果证明,却就是无法进入市场,只能偷偷摸摸地打“擦边球”。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农民用厨余垃圾做成的饲料、肥料进行养殖、种殖没人追究,市场主体进行厨余垃圾的饲料化、肥料化生产利用就会被千夫所指,面临舆论的围剿和相关部门的管理“门坎”,存在极高的风险,而这个风险是企业承受不起的。因而,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步履蹒跚。

  市场主体因素。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很大的难度,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正是这很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市场主体进入厨余垃圾处理领域,导致了在厨余垃圾处理市场主体上良莠不齐。很多主体不具备厨余垃圾处理的技术和能力,也凭借自己积累的市场资源涉足其中,建设和运营的项目水平不高甚至无法运营,靠弄虚作假欺骗客户,在社会上严重损伤了行业形象,也损毁了自己的信誉。现在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上存在一些障碍,有的市场主体不是如实地说明情况,积极寻找破解方式,而是在项目开始前将故事编的天花乱坠,哄骗客户,项目建成后运行困难,便千方百计寻找理由敷衍塞责,使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受到社会的质疑。更有一些市场主体,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原理都不清楚,生产的设备不具备基本的功能,也在采取各种手段瞒天过海地到处推销,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也是影响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

  六、厨垃圾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突破方向

  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在于形成规范的市场。没有市场,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乃至垃圾分类都是没有出路的。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应在以下方向上求得突破。

  技术。因为经济和规模的原因,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成熟的是垃圾焚烧技术。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引进、消化、创新,我国的垃圾焚烧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也是因为经济和技术的原因,垃圾焚烧适应于大中城市。对于我国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和乡镇而言,厨余垃圾的产量规模小、分布广,将厨余垃圾长距离运送到城市处理显然是不经济,也是不现实的。肥料化和饲料化的技术路线,似乎更符合农村的实际。在厨余垃圾的饲料化和肥料化上,国际上没有形成主流的技术装备,主要原因可能是此类装备研发难度高,推广难度大,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利润低,大企业不屑为之,小企业受制于资金和技术因素难以实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涉足其中,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中源创能和加百列公司,研发的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装备,形成了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推广,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成本偏高,制约了推广速度。随着垃圾分类的全面推行,厨余垃圾就地就近处置是必然的要求。因此,加大对小型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研发,完善功能,降低成本,对于厨余垃圾处理乃至于整个垃圾分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础研究、工艺、设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广阔,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抢占市场上,忽视了基础研究。一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科研力量雄厚,但对于厨余垃圾处理不熟悉,和原有的研究方向有很大差距,转变方向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种种原因导致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基础研究相对滞后的直接结果就是在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上没有完整的工艺路线,因而也就没有成型的技术装备。没有基础理论指导,厨余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就不会顺利,在工艺、技术、装备的确立研发上就会走许多弯路。因此,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财政、税收政策。到目前为止,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激励政策涉及面很窄,而且是附属在垃圾综合处理之中,没有专门单独的激励政策。要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上取得持续平稳的效果,财政、税收上的激励政策是不可或缺的。对此,从事厨余垃圾管理处理的机关、单位和市场主体应积极作为,争取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激励政策,以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市场准入。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准入是行业发展的引导,特别是在饲料化和肥料化方面更是如此。尽管全社会对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形成共识,但具体的立法相对落后,一些行政法规对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限制非常具体强大,这些限制不破除,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就是空话。市场准入涉及法律和行政法规,需要各级人大和行政机关并行努力,也需要业内人士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呼应。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假以时日,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厨余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一定会在法制化的轨道上稳步推进。

  管理标准约束。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也需要管理标准的约束。到目前为止,除了垃圾焚烧以外,其他资源化利用方式都缺少标准规范,都是各市场主体各自为战,参照一定的标准制定自己的规范,因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各种方式,需要一定的规范加以引导和约束。在这方面,我们各级环卫协会和业务主管部门应主动作为。在厨余垃圾饲料化方面,要针对动物的营养特点和原料特性,制定出相应的行业标准供参与处理的市场主体遵守,改变各行其是的状况。在厨余垃圾肥料化方面,要根据植物营养需求、土壤状况、原料处理结果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各市场主体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在厨余垃圾能源化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技术路线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企业行为和工艺路线。同时,对于资源化利用过程的污染控制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供各参与厨余垃圾处理的市场主体参照执行。

厨余垃圾

更多 方案 / More programs